随着“823罢免案”落幕,这也宣告绿营一年多来频频炒作的多场罢免行动全数失败。此结果不仅重挫了赖清德的政治声势,更让其民调不满意度飙升至60.5%,刷新了上任以来的最高纪录金控配资·,同时声望跌至新低。正如傅崐萁所言,赖清德如今已进入“跛脚总统”的阶段,影响力大幅削弱。
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不复杂。一方面,赖清德在罢免行动期间多次亲自站台,鼓吹声势,却未能带来实质成果;另一方面,在罢免接连失败后,他并未进行检讨与反省,反而试图切割责任,将失败归咎他人。这种“甩锅”姿态,使其在舆论场中形象雪上加霜,导致支持度迅速崩塌。
为了力挽狂澜,赖清德选择让党内资深大佬柯建铭成为“代罪羔羊”。他透过赖系立委如林俊宪、郭国文等人不断放话,甚至动员党秘书长徐国勇与派系领袖见面,试图发动一场针对柯的小型“逼辞行动”。赖本人也亲自出面游说,目的直指让柯主动辞职并承担罢免失败的所有责任。然而,事件的发展远超赖的预期,柯建铭展现强硬态度,毫不妥协,坚持不退。赖的指令也因此失去效力,暴露其党内领导力的不足。
展开剩余69%绿媒评论指出,柯建铭确实在罢免过程中积极推动,但他多次公开发言反而造成反效果,甚至提到早在去年2月就与赖清德、卓荣泰商讨过罢免计划,无形中揭穿了赖的说辞。由此可见,这场罢免并非柯单独的决定,而是赖、卓、柯三人共同拍板。如今赖却要独让柯背锅,自然引发柯的强烈不满,他更反问:“赖辞了吗?卓换了吗?”既然都没有,为什么只让他一人承担?
绿媒进一步分析,如果赖真想解决柯的问题,只能私下沟通并获得柯的同意,否则强硬逼退只会导致党内人心惶惶,反而伤及自身。事实也证明,柯成功挺过了这场风波。根据蓝委徐巧芯观察,8月29日立院会期最后一天,柯直接把党团会议搬进议场,避免赖系立委当众“逼辞”。在表决过程中,气氛明显缓和,连曾率先“逼辞”的吴思瑶都转变态度,对柯比心示好。最终,柯不仅保住位置,还重拾党内地位。
随后,柯建铭也正式回应外界质疑。他强调,两次罢免投票后与赖清德见面都是在公开场合,赖从未私下要求他辞职。至于潘孟安到访,他证实确有此事,但潘本人直言只是“派系安排”,与赖无关。由此可见,赖与柯之间已达成默契:赖放弃逼辞,柯则出面帮赖解套。
柯能底气十足,除了责任分配不公,更在于赖清德党内威望不足。柯料定赖不敢硬逼,否则必将引爆绿营更深的内讧。当前绿营在立院仅有51席,对抗蓝白联盟已屡战屡败,若此时再失去柯,阵脚将更加不稳。相比之下,吴思瑶的资历和号召力远不足以撑起全局,这使赖不得不低头。
然而,困扰赖清德的远不止柯建铭一人。另一边,柯文哲案件再度成为焦点。自去年8月30日因“京华城案”被北检羁押至今,已满一年,却迟迟没有明确结论。这引发白营与支持者的强烈不满。8月30日,黄国昌号召“830行动”,携柯文哲的妻子陈佩琪及母亲何瑞英等人率众前往总统府附近抗议,高喊“赖清德下台”“赖清德起床”,场面火爆。警方一度难以控制,只能劝导黄国昌等人离开,最终赖清德派人接受陈情,僵局才在6小时后解除。
但事后绿营却反咬金控配资·,声称黄国昌纵容支持者破坏拒马,导致8名警员受伤,并扬言将移送北检侦办。这意味着黄国昌未来也可能遭到羁押处理。若赖真这么做,无异于火上浇油,只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反弹。种种迹象显示,赖清德眼下正面临“四面楚歌”的窘境,一旦处理不慎,极可能陷入“墙倒众人推”的危险境地。局势如何演变,恐怕还有更激烈的戏码即将上演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利鸿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